英国大罢工揭示不改革的弊端clipbox(2011/12/4 5:00:00) 点击:
43359 回复:
0 IP:
81.* * * 11月30日,有200万人在英国全境罢工示威,如果这个数字是可信的,这是英国、也是整个西方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示威运动之一。它带来对西方的再审视是必然的。
发生于今年8月的破坏性骚乱曾经激怒英国精英层,从议会到英国媒体对骚乱者的谴责十分严厉,然而11月30日的大规模示威告诉世人,8月份人们听到的那些谴责并不代表英国社会弥合分歧的能力,团结在离这个国家越来越远。利益和思想的分裂已是英国的现实。
英国是资本主义的“榜样级”老牌国家,但对于经济不振、福利至上主义以及公平等问题,英国看上去已无力从制度层面解决它们。冷战获胜的红利已被西方用尽,对第三世界国家资源和市场的不平等攫取也走到了头,英国现在只能更多从内部开掘国民福利的源头。但这恰恰是最难做的。
冷战后,西方对知识产权的保护、金融创新都达到历史最高峰。通过它们创造财富既很“高端”,又对西方相对容易,但它们同时制造了更严重的财富集中,把即使西方内部的受益面也缩小了。利润微薄但造福大众的制造业流失了出去,高福利的西方国家逐渐变得“不会劳动”了。
西方需要更多的知识产权输出,更多的金融创新,甚至需要重新拥有殖民地宗主国的权力来救驾,但西方已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强行安排这一切,英国尤其做不到。街头泄愤不会管用,换政府也破不了当前的困局。英国人需要放低对未来的预期,接受欧洲的生活水平从高出世界一大截的位置逐渐往下走。但他们不会认为这是真的。
美国及整个西方仍保持很大的军事投入,仍在谈论如何遏制中国崛起,仍在向全世界输出西方政治模式。支配这些行为的潜意识是,西方仍认为政治和军事是保障他们未来生活质量的最重要法器,他们不肯踏下心来,实实在在地做事。
我们用不着为英国面对混乱的束手无策而幸灾乐祸。中国的问题比英国的一点也不少。我们需要从英国正在发生的事情中,汲取我们该汲取的教训。
没有一种制度是完美并且一劳永逸的。其实当年苏联的制度也曾很不错,要不然它怎么会突然从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化国家,并打赢了第二次世界大战?但苏联很长一段时间固步自封,直到后来乱了阵脚。英美等西方国家今天的一些困难,未必不是长期积累问题而不做改革的结果。一段时间以来,西方对民主制度的自信就像母亲看自己的孩子那样,处处都是好的。它们对新兴国家快速发展的解释完全是漫画式的。中国战国时期还曾出过“胡服骑射”的统治者,这样的思路在今天的西方差不多属于“疯了”。
正在发展的中国要反过来自我审视,我们是否也在积累问题,并逐渐形成得过且过的改革惰性。从苏联到西方再到我们自己的历史和今天,都在叙说“改革一刻也不能停”的道理。但在实际生活中,对于改革“快一点”和“慢一点”的两种风险,我们往往总是更担心前者。不改革不行,乱改革也不行,拆解这个难题没有统一的公式。11月30日的英国罢工再次告诉我们,或者我们迎着风险走,或者我们被它追在屁股后头。原地踏步的“原地”只是一种想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