质疑:学外语的人多了做翻译的人少了huli304(2007/6/1 8:29:50) 点击:
47808 回复:
0 IP:
212.* * * 本报讯 一本《狼图腾》,2005年就由某国际出版公司购得英文版版权,但因为在中国国内没找到合适的译者,要到2008年才能出版;2004年获得老舍文学奖的《受活》,已经卖出了英、法、意版的版权,但到现在还没法出版,关键问题居然是因为国内无人翻译!
近日,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科技出版公司之一施普林格的全球出版总裁Ruediger Gebauer在杭州召开的一次会议中表示,“翻译这个问题在其他国家也有,但目前在中国似乎比较严重。即使是个别中国作者本人用英语写作,外国专家看不懂,也会导致他们的专著无法在国外出版。”
学外语≠会翻译
一本书3年未译成。而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今年仅浙江省内就有外语系毕业生上千人,其中浙江某高校一所学校就有在校研究生200多人。自恢复高考以来,全国外语系毕业生至少有数十万。
如此庞大的外语人才队伍,何以出不了翻译家?浙江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殷企平教授表示,一般的外语本科毕业生未必能胜任翻译工作,而少数能胜任的却又不愿意干翻译这一行。
浙大英语语言文学大四生李佐刚刚翻译了一篇关于多媒体、计算机类的论文,一万多字。通常,一天他能翻译5000字左右,但遇到专业文章就慢多了。“对方要求在4天内翻好,我在Google等网站上找相关资料、专业名词,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翻译。白天除了上几节课外几乎全泡在这上面了。”最后总算在规定时间完成任务。科技类的专业翻译是李佐最不喜欢接的活儿,学外语的连看懂理工科的中文书都困难,更何况外文。“像生物、计算机等,对方如果不提供专业词汇等帮助,我们就会做得很辛苦。”
外语系本科毕业,未必“会翻译”,外语系学生觉得这并不奇怪。入校以前曾经做过一年半翻译工作的外语学院翻译方向06级研究生袁颖涞说:“一般人都以为学外语的毕业以后就能做翻译,其实这是一个误解。在学校学的知识只是引领入门的一些方法,单靠课堂知识,和老外说说话、口头交流还行,但很难应付市场上的翻译工作。”
除了翻译技巧上的问题,学生面临的更大难题是缺乏专业知识背景。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林正举例说,“比如从初中到大学的课文中,经常会出现一个名叫Grace的女孩名字,大家都把她翻译成格丽丝,这是简单的音译。按照Grace在英文中的使用语境,可以翻译成‘淑君’,淑女的意思。如果不懂英国文学和中国文学,就翻不出来。再比如‘床前明月光’,怎么翻译成英文?一个字一个字对号入座肯定不行,别人看不懂。”
做翻译报酬不高
虽然多数人难成翻译家,但浙大外语系教师、博士胡小平认为这并不代表没有人能够胜任翻译工作,“只是他们不愿意做而已。”
一来因为翻译的报酬不高。“翻译一本书是‘系统工程’,不像翻译一纸合同、一篇文章那样简单,非常辛苦。但翻译所得的报酬很少。”李佐说他翻译了一万多字的那篇论文,只拿到600多元。“通常翻译主要按字数来付薪酬,中译英大概是每千字中文字符130~170元。”如果进入翻译公司工作,根据有关人力资源管理顾问公司的调查报告,一个能胜任初译员工作的本科生,平均工资约在2000元,远远低于从事外贸、导游等其他外语类工作的薪酬。
外语学院翻译方向研究生袁颖涞还表示,即使进入翻译行业,也不是什么书都能翻。“现在许多学翻译的同学在从事一段时间工作后可能会专精一门,如文学、计算机、生物等,临时换一个门类可能就不行了。”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。
二来翻译一本书并不能给评职称、聘岗位增加砝码,翻译一本书不算“学术业绩”,所以外语系的老师们对翻译也不积极。
现在即使翻译方向毕业的学生,也不太愿意去做“翻译家”。翻译方向研究生欧丽慧说,她们系里有6个学翻译的,以后都不一定会去做翻译。“我可能会去外企、政府部门等地方工作。”袁颖涞则有意向去报考同声传译,“虽然难考,但报酬很高,目前国内的市场价一般为4000-5000元人民币/小时。”而与胡小平老师同届毕业的人中,目前无一人在从事专业翻译工作。
钱江晚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