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户名: 密码:    
切换为不分页显示
【论坛首页】→ 【新闻资讯】→ 主题:英国华人社团 - 依士灵顿华人协会访谈:由宁静达远途

字体:    回复
英国华人社团 - 依士灵顿华人协会访谈:由宁静达远途
homefry(2009/4/6 19:57:52)  点击:44756  回复:0  IP:212.* * *
他们的活动,再琐细平凡不过,服务的对象是老人,是孩子,是妇孺,是身边的普通人,关怀的也不过是左邻右舍的寒与暖、疾和苦。

但他们,却在城市的寂寞街道和清冷阳光中传递出了温暖和力量,在琐碎的岁月尘埃中开出了不灭的繁花......


  按此在新窗口打开图片

  按此在新窗口打开图片

  按此在新窗口打开图片



   世界上的协会和社团有许多,而且分门别类各不同。

有的以“主旨”命名,是开宗明义,举起大旗,召集同仁前行,着眼的是天下闻名的大事业;有的协会只以所在地区或服务对象命名,不高声呐喊、大声疾呼,只默默地体贴入微、亲切关怀,用的是情感和爱心来凝聚,关注的是家居和日常的小事件。

依士灵顿华人协会属于这第二类,他们的活动,再琐细平凡不过,服务的对象是老人,是孩子,是妇孺,是身边的普通人,关怀的也不过是左邻右舍的寒与暖、疾和苦。

但他们,却在城市的寂寞街道和清冷阳光中传递出了温暖和力量,在琐碎的岁月尘埃中开出了不灭的繁花。

这样的一个协会,更像是一个几代同堂的“大家庭”。从创立至今,协会已经走过了21年的历程。现在依士灵顿华人协会在英国华人社区中具有很大的影响,不仅依士灵顿地区的华人经常去参加协会的活动,甚至其它邻近地区的华人也会专门赶来参加他们的活动,还曾荣获2005年“英女皇志愿机构服务奖”。

在2008年的新一届选举中,琦拜仁上校加盟协会并担任协会主席,成为了协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,而更多新面孔的加入,也为协会注入了新的活力,他们的背景和身份各不相同,但有一点是相同的,那就是他们都是不计酬劳地来从事义务工作,无私地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。

当你走进依士灵顿华人协会的会所,听他们的成员闲话家常,观他们的相亲相爱、其乐融融,体会他们的开心、执着与幸福,你就会明白,在这个世界上,不仅追求财富、名望和地位可以成为事业,为他人的幸福而默默奉献也同样是一种值得去付出、去坚持的事业。



“家”的象征

在我们走进依士灵顿华人协会位于伦敦知己路(Giesbach Road)33号的会所进行采访的那个下午,听到最多的是关于“家”或“大家庭”的言说。

协会前任主席吴吕南博士说:“我把这里当成我的家”。

“我在这里是一个人,没有家人在英国,所以这里就是我的家,要我帮忙就马上过来”,依士灵顿华人协会现任副主席刘凤梅说。

协会创办人之一谢锦霞女士也表示:“我们的管理层都虚心听取各成员的意见和声音,而不是单方面发出指令,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,这是很重要的。”

对协会的每个成员来说,协会就像一个“家”,一个有老人有孩子也有中青年的“大家庭”。协会的发展和方向大家群策群议决定,有任何的意见都可以沟通。

协会现任主席琦拜仁上校表示:“我很欣赏中国文化中‘敬老’的传统,他们尊重老人,赡养老人,慷慨仁慈地对待他们,并且诚心地听取老人的意见,这比许多其它的民族要做得好,这也是我在这里的原因。”

“我负责老人的工作,现在我们的很多服务长者的活动,像聚餐会、旅行,都开展得不错”,吴博士说:“同时,我们其它的活动也很多。”

据吴博士介绍,目前协会开展的活动非常丰富,除了周一至周的敬老聚餐,还有长者健步活动、各种旅行、中华文化的活动、太极/功夫班、社交舞蹈、歌咏团活动、理发服务、英文学习班、中文课程等等。

我们去采访的那一天,正好赶上协会的敬老聚餐。在会所的大屋子里,摆上几张桌子,老人们和协会的工作人员围着桌子欢欢喜喜地坐下,分享厨房提供的可口饭菜,像是中国人传统的节日宴席,有着团圆的热闹与喜庆,更让人有一种家的感觉。大家说着彼此的见闻,亲切地拉着家常,说到兴起时,或开怀大笑,或手舞足蹈,随意而轻松。

如此这般,这般如此,无需绞尽脑汁、劳心伤神,便将生活中平凡的一天天过成了值得回味、欢乐洋溢的好日子。

这样的一种好,无关金,无关银,无关名,亦无关利,只在内心的乐土中生根、在灵魂的充实与欢愉中发芽,加以时日,灌以爱心,便开出了朵朵幸福的花。

那一天,刚好有一位老人家的小孙子满月,所以特别增加了“红鸡蛋”。“大家庭”里的每一个人都能分享到老人家的喜气和幸福。在依士灵顿华人协会里,成员与成员之间似乎有着一种像亲人、朋友般的情感,在这个不算小也不算太大的空间中,你很容易被这样的情感吸引与感染,像是回到了久别的家庭,见到的张张笑颜是熟识的亲朋好友的脸。

“现在大家很团结,这一点很好。每个人的性格不同、想法也不同,基本上我们的主要意见都是在小组会议之下集体决定,互相尊重是很重要的”,吴博士介绍说,“工作之中有很多感人的小事情。有一些老人家一个人在家里,因为子女要上班没有办法照顾他们,我们会帮他们翻译,他们来吃饭的时候,好好的照顾他们、善待他们。好多人都是在协会里才认识的,最后成了朋友。有的人可能就是怕孤独,连看书也愿意到这里来。我们也去会员的家里探访,大家感情很好,像一家人一样。”

为协会提供中文课程的优诗顿中文学校的校长张徐宝澄对我们说:“一个协会一定要有大家庭的意识,如果没有这个感情在,就很难做下去”,刘凤梅女士对此也很认同:“肯定是这样的,一定要合作、团结,大家在一起像一个家庭,这样才行。”

有了边界、章程和纪律,一个协会就能够成立,但是如果想要让一个协会成为“家”,仅仅把个体与个体放置在一个闭合的空间中是不够的,它还需要更多的东西。

这更多的东西是什么?或许就是这样的一份情感。

这份情感,足可化腐朽为神奇、变平淡为精彩,足可让协会的制度和边界,不再仅仅是冰冷的划分,而成为了为漂泊的灵魂遮风挡雨的墙,也让这个空间成为了心灵返归的“家园”。



天下义气之士

依士灵顿华人协会招募义工宣言的标题是“广招天下义气之士”,宣言说:“诚邀肯付出时间、爱心爆棚、不计酬劳、气度纵横的义工,加入我们的大本营……”

第一次读这段话,有一种震撼,进而会有些感动,从字里行间的的确确可以读出一种纵横的豪迈气度和坦荡胸怀。

“可能每个人的世界观、道德观不同,我们希望对社会上部分不幸的人给予一些帮助,让世界更加美好,尽自己能力可以做的去做,让不幸的人可以生活得比较安全一点、安稳一点、快乐一点,如果能够实现这个目标,就是最好的”,吴博士说,“有时候心里面会想起一句话,那就是世界很大,而人生很短。关键看你生存的目标是什么,有的人快乐开心是最大的宗旨,有的人财富是最大的目标,有的人最看重的是爱情等等。在我看来,能够自己过得快乐开心,也能够看见人家快乐开心,就是是最值得去做的事情。”

他说:“我们的义工没有什么条件,关键是有‘心’。”

有了“心”,这个空间便活了,这个协会便生动了,所有琐碎的日常生活也都有了价值和意义。

据介绍,最经常来协会的义工有二、三十人,正式工作的9人,都是兼职而非全职,还有很多委员也给予了资金和资源上的支持。

“我们的董事也全部是义务的,很难得他们有很多人在工作繁忙的时间也抽空跑来,尤其是我们的新任主席琦拜仁上校,你看他的简历,就知道他的工作是非常多的,他担任很多地方的董事、主席等,却能抽出时间来义务地担任我们的主席,并提供很多的支持,这非常难得”,吴博士说。刘凤梅女士说:“协会人手很紧张,什么事情都要大家帮忙做。两年前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,我受Mary(张徐宝澄)的邀请,在这里担任义务工作的中文老师,每周六,教小朋友中文和中国文化方面的东西。”张徐宝澄在香港的时候是老师,现在每周六10:30-12:30在协会教孩子们中文,还负责儿童艺术团,她说:“我觉得关键是有心、有兴趣来做这些事情。”

协会董事薛忆莎说:“我们没有任何经济上的好处,我们都是来作一些自己的贡献。很开心,对那些奉献自己的时间来做慈善工作的人我一直很敬佩,因为这个世界,需要一些人来为慈善事业贡献力量。不管你是否富裕,也无论你来自什么社会阶层,从事什么职业,你都可以投入时间和精力来回馈这个社会。”

“我感觉协会的同事都有很强的责任感,我们在海外,属于少数的群体,应该尽我们的力量,让我们中华的文化传承下来,传播开来。我自己在教小朋友的时候,会特别注意,告诉自己一定要讲得准确,,因为很多小朋友都是在英国出生和长大的,他们对中华文化并不太懂,完全是按照你讲的来接受,所以我们责任非常大,必须严格要求自己”,刘凤梅说。

为了给协会筹集资金,吴博士曾于2006年去参加伦敦马拉松竞赛并且在2007年完成了从英国海角步行至天涯(Land’s End to John O’Groats)的创举。

吴博士说,“有会员一次就捐了1万镑给协会,其它的,大家也都是尽力而为,不管是几镑还是上千镑都有。”

将天下的义气都带到这个“家”中,家也就具有了天下的广阔,成了一个值得去经营,值得去奉献时间、精力,去浇灌心血的事业。

只需一份爱他人的心,一种愿世界安乐、人人幸福的向往,只此一念,天下处处都是家。而如果存有这样宁静淡泊的心境、无私坦荡的胸怀、豪迈仗义的气魄,家又何尝不是天下?



经验之谈

有很多社团可能只是“昙花一现”,能够走二十一年之久,依士灵顿华人协会有自己的经验和心得,同时也经历过一些坎坷和教训。

“最开始就只有一个小房间,放了几把椅子,经过二十年的发展,我们的协会变化很大,现在可以说是初具规模”,吴博士介绍说,“我们刚创立才几个月的时候,曾经遭受过一个非常大的挫折。那时候内部出现了一些纷争,导致中心的活动停办几个月,差一点关门。好在有心的人最终就会继续留下来做,坚持下来,并且更加地团结。”

谈到协会生存和筹款方面的经验时,为协会工作了21年的谢锦霞女士表示:“当人们感觉到他们的钱投得有价值、有意义的时候,他们会愿意来捐款。所以我们开展的工作一定要保证高质量,要严格要求。第二,作为一个有21年历史的协会,我们的透明度很高,每个人都能清楚地看到我们的资金的运作,所以人们也很放心地来投钱,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钱将会被非常合理、有效地使用。第三,管理层和领导层非常重要,我们的领导层一直都非常强,很了解华人社区的需求,也有很好的背景和社会资源,这很重要。”

她说:“我的座佑铭是,如果我们做的工作是正当的,而华人社区的需求也总是存在的,那我们的工作就可以一直继续下去。不要管别人讲什么,最关键就是要对得起天、地和自己的良心,别人讲什么没关系。只有这样才能坚持下来”,谢锦霞女士说,“心态很重要,坚持很重要,奉献也很重要。我的工作是为人们提供支持。最重要的是,华人能够走到一起来,共同去代表华人社区。社区工作是我们华人社区的传统,我们选择留下来的华人,一定要做好社区工作。”

吴博士认为:“一个协会要发展,还一定要多元化,要保持开放的心态。以前我们的董事都是说中文的华人,背景也很接近,大家都是同一类人,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想法很局限,发展就会遇到困难。新一届的管理层变得更加多元化、年轻化,现在我们的成员有律师、有贸易员也有电台DJ等等。特别是新任主席琦拜仁上校,他是我们的老朋友,也是圣约翰救伤队等机构的主要负责人,来担任我们的主席,对我们将来的发展以及与主流的慈善团体的合作方面,很有帮助。”

据介绍,来参加协会活动的除了华人,还有日本人、印度人、英国人,而华人本身呈现出的面貌也更加多元化,有来自中国大陆的、马来西亚的、香港的、英国土生土长的,也有来自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华人

作为一个英国人,琦拜仁上校带来了新的视角和见解,他说:“我喜欢中国的一切,中国人、中国文化、中国的历史,还有中国的饮食。中国的历史有几千年,但是现在如果你问一个英国人对中国的了解是什么,他们可能只知道中国人有很棒的外卖,所以我觉得华人社区不要只辛勤劳作,要更多地让英国社会了解他们。还有一个,我的很多朋友,和我一样是英国人,对中国人的印象是非常勤劳与诚实,但如果能有更多的幽默感和自嘲的精神,会更好。”

谈到协会未来的发展,琦拜仁上校认为:“对于依士灵顿华人协会这样的华人社团来说首要的任务是‘生存’,要坚持下来,存活下来。”

谢锦霞女士也表示:“现实的困难很多,很多华人社团可能也面临同样的困难,最主要是资金。我们下一步是为新的永久性会址筹款。我们还在开展免费的‘商务咨询’项目,吸引一些商务人士加入,希望有利于解决我们的资金问题。”

天涯转身,故园已远,而人类心灵的城池也似乎正在荒芜,但毕竟还有这样一群人在默默守护、不离不弃。

依士灵顿华人协会聚集的这群义气之士用他们的行动告诉世人,“家”未必不能承载壮阔的“天下”,而“生活”也未必不能成为宏大的“事业”。

在采访结束之后,吴博士送我们出门,他指着会所的大门饶有兴致地说:“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,我们这个门并不是很大,但是进到里面,原来有这么大的空间,这么多东西。”

这句不经意的话,正与我们对协会的印象不谋而合。它的门楣很平凡,行事的风格也非常的务实低调,但它却有丰富的内涵与精彩的实存。

这正像是“予人玫瑰”后,手中残留的那一抹清香,因淡雅而隽永,由宁静达远途。


 导航:[上一篇下一篇] - [返回]
[本主题共0回复 | 每页显示30回复]

按用户名:  按标题:   按内容:       包括所有回复
【首页】→ 【新闻资讯】→ 回复:英国华人社团 - 依士灵顿华人协会访谈:由宁静达远途
标题:
    未登录!    

内容:
UBB:
匿名:×
专区:×
上传:
  

我们提供15个国家/地区的留学服务。您可以通过我们免费申请海外的10所大学,但是每个国家最多只能申请8所。免费申请的国家包括:英国 / 澳大利亚 / 新西兰 / 加拿大)。收费申请的国家包括:美国 / 香港 / 澳门 / 新加坡 / 爱尔兰 / 德国 / 荷兰 / 丹麦 / 瑞典 / 西班牙 / 马耳他 。海外大学查找

我们提供英国 / 美国 / 澳大利亚 / 新西兰 / 加拿大 / 爱尔兰的幼儿园,小学,初中,高中的私立学校(也称私校或独立学校)申请。海外私校查找

我们是英国签证移民署授权的顾问,我们提供各类英国签证和移民服务。签证类型和价格

我们的课程辅导补习覆盖英国的小学,初中,高中,大学,以及各类语言,备考,艺术辅导。辅导类型和价格

我们提供英国语言学校以及夏令营的申请服务。 语言学校查找 夏令营查找